三、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9?2&0q
-09 niaK
2011年8月以来,“走转改”活动在新闻战线全面展开、不断拓展、逐步深化,80余件生动鲜活、感人至深、充分体现“走转改”精神,聚焦群众、关注民生的作品,分获各等次奖项。 &x*&kB
<|Crn]<
中央电视台《走基层•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记者和摄像同乡干部、塔吉克族老乡同吃同住同翻悬崖,用心体会,以卓越的敬业精神涉险拍下众多经典瞬间,真实记录基层干部劝学过程和皮里村孩子的艰辛求学路。《解放军报》的《红山嘴,大雪即将封山》的作者在大雪封山前赶到新疆阿勒泰军分区红山嘴边防连,与连队战士同吃同住4昼夜,并与官兵一起骑马巡逻,采访了全连官兵,报道红山嘴边防连官兵的感人故事。读者反馈说,此稿相当于一味清凉药,让人重新思考平凡与崇高。《楚天都市报》摄影作品《凿天路》作者与村民同吃同住近一个星期,在相对高度500多米的山腰最险要的绝壁间采访拍摄,期间险些被垮下的大面积山石砸中,留下了大量的村民艰辛开山修路的经典画面。大江网《对话英雄农民工——向冷漠说不》以网络视频访谈为主,结合图片、评论等报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江西19名农民工抬车救人的典型事迹,彰显平凡中国人善良仁义的传统美德。河北电视台《三农最前线》创办7年来,始终坚持“大时代小人物、大现象小事件、大事件小角度、大政策小生活”的叙事方式,以平民化的语言说新闻、传播资讯。记者“苏老三”和其他记者都以“老三记者”的身份深入农村,进行调查报道或体验式描述,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深受河北农民朋友的欢迎。 Wfy:Kd&
3H
G/ s\
四、全球视角、回应关切 )|B-&
<]U u$a<
本届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对国际关注的热点新闻,加强报道时效,加大报道深度,拓展报道领域,拓宽传播渠道,出现了一大批在国际上取得良好宣传成效的优秀作品。 lrWK :m
%[ r:w
《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中国不是中东》,是中央大报中第一个明确批评境内外别有用心的人想在中国搞“街头政治”这个敏感话题,抓住要害,逻辑严密,标题鲜明简练,及时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有效地引导了国内外舆论。美国、新加坡、菲律宾、希腊、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及智库引用或转载了这篇报道。《中国日报》系列报道《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时效性、前瞻性强,通过数据、事实以及各方的观点,证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目前还远远不及西方国家的规模,以客观事实有力地驳斥了西方对中国投资非洲的曲解。报道刊出后,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境外知名媒体采用或引用了报道内容。新华社《中国发生特大动车相撞事故》是我国主流媒体在动车事故中,公开发出的第一条消息,也是全球首发公开报道。报道通过采访事故幸存者还原事发情况,尽最大努力及时披露和分析事故原因,事故发生24小时内,用英文连续滚动发稿21条,被外电广为转发。凸显了新华社在重大突发事件后的第一时间报道能力,以及时、充分、客观、权威的报道积极影响了国际舆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品《美国实施战略转移存有多重意图》运用丰富生动的论据和音响等表现素材、通过严谨的逻辑论证,剖析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意图,指出这一举动既与经济利益有关,也暴露出美国的力量正在下降,欲遏制中国崛起,维持超级大国地位。并进一步指出“美国这种拒绝与他国分享合作、片面维持霸权的思维,只会影响到自身发展。美国唯有摒弃冷战思维,让‘太平洋世纪’成为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共享安全的新世纪,才能真正分享亚洲发展带来的福利。”报道以意大利、西班牙等语言播出后,海外听众、网友反馈积极。 coH{'+yiW|
G;t6;#[6D
五、锐意进取、改革创新 IK 1 7n
Alh)#2e
本届获奖作品,体现了新闻战线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时期新闻宣传规律,创新报道方法,拓展报道领域,增强新闻宣传说服力、感染力和公信力,增强新闻作品时代性、思想性、可读(听)性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 Qt3|D,3*
J?B%-2T
@
中央电视台消息《胡锦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佩顿中学访华师生》创新领导人活动报道形式,大量运用现场音效,生动记录现场良好互动氛围,充分展示中央领导同志富有亲和力的形象。《人民日报》评论《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上海广播电视台《严禁酒驾带给社会的启示》等作品,思想性强,以社会现象为切入点,调查采访,分析解剖,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极大启示意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50多年历史和几亿听众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在11月1日播出的节目,原音重现半小时前“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现场和发言人“穿针引线”的背景介绍,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现场感强、时效性强的媒体优势;编排的稿件中既权威发布重大时政新闻和部委新闻,又有民生新闻;“媒体早读”板块聚合新闻资源,多家报纸编辑有声播报当天独家新闻和观点。获得新闻名专栏荣誉的《金华日报》“多彩QQ群 和谐新空间”创办于2007年1月,以网络上庞大的QQ用户为报道对象,在报纸上展现网友声音,在网络上体现党报导向,报纸和网络互联互通、互取所长。新闻名专栏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上、下午时段)覆盖新闻频道整个白天时段,每天编辑制作8个小时的直播态新闻节目,开创了电视新闻大时段直播形态的编播模式。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