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标题各种写法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读报都很少会把一张报纸从头到尾、大字小字全看下来,总希望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得尽量多的信息。接到报纸一般先浏览报纸的版面,选择那些标题最夺目的先看、仔细看,而对那些淡而无味的标题则根本不予理睬。因此,读者接收报纸新闻有这么几个过程:先是注意和阅读标题;然后选择读的新闻或不读的新闻;最后是理解—接受。其中标题是最引人注意的,也是人们去阅读新闻的第一道关口。 俗语云:读报读题,看书看皮。那么,标题是什么?按照《辞海》的解释,标题是指“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通常特指新闻的题目”。标题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同人的眼睛那样传神,这正如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安岗同志所说:“当一个记者从事采访活动,他看到一些问题、现象和事实,在写作中把事实概括起来,就形成了标题。实际上,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一、标题的分类和结构 1886年,西方新闻媒体将电报顺利地运用于新闻传播之后,引起了新闻写作上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出现了概括性导语。在此基础上,美国城市里的大小报纸将重要的新闻内容摘成新闻简报所。这些新闻简报,导致了现代报刊的标题,即以数行文字概括全篇报道。〔(美)〕迈克尔,埃默里著:《美国新闻史》,第144页〕 中国近代报道受到西方报纸的影响。1872年,由外国人创办的上海《申报)就有过“上林春色”(北京消息),“白门柳色”(江宁消息),‘,西湖掉歌”(杭州消息),皖公山色(安庆消息)、“鸳湖渔唱”(嘉兴消息)、“鹤楼留韵”(武昌消息)、“羊城夕照”(1}‘州消息)等。这种标题实际是按照消息所报道的人物、来源和紧急程度进行的分类题,读者还不能从这种标题上直接了解消息的具体内容。 19世纪70年代,分类题便开始被突破,一文一题的编辑方法出现了,国内最早采用这种标题的是外国人办的中文报(上海新报)。《上海新报》创刊九年之后(1870),便在二版L打破了只在新闻栏笼统标示“中外新闻”字样的做法,开始用一文一题,按征条新闻的内容拟题,并用头号活字排印的编辑手法。1870年3月24日的《上海新报》_!几便有“刘提督阵亡”、“种树得雨”这样的标题,让读者一看,便知新闻的大致内容。1896年,由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的创刊号中,在“京外近事”这个类题之下,就有三则标题:《都城官书局开设缘》、《中国议办商务局缘由》和《广西开办铁路》,其中《广西开办铁路》就是现代的新闻标题了。但当时这类标题都很简单,大部分采用四、六字一句的单行式,内容冷漠而呆板,难以判断编者的倾向性,如“路狭难行”、“质物新章”等。同时,标题也还没有采用较大字号,而是与消息的文字同一字一号,排列于前行。 20世纪初,随着近代报纸的进一步发展,各报争取读者、求生存的竞争加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标题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在这期间标题最为明显的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标题字号一与消息正文的字号有了区别,标题比较突出显著了。如1905年2月7日,著名的商业报纸《申报》在宣布改革方针时,更具体地提出:“别刊大字,择要标题,藉振精神,并醒眉目”。与此同时,《申报》还创造了一种“要闻大字排印”法,一般新闻用五号字.要闻改用二号字,而巨排列于全部新闻之前,使之格外醒目、显著。二是标题已不再仅是内容的简单摘录,而是内容的浓缩,明显地体现着报人的倾向性。如1911年7月26日发表在汉口(大江报》上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一则短评题IIo当时iF. R武昌起义的前夕,清朝统治者丧权辱国,《大江报》的这则标题大声疾呼,号召同胞们起来革命,而且旗帜鲜明,气势磅礴。三是从单行的单式题发展到有主题和辅题相搭配的复式题。如1909年I t月8日《民吁日报》有则标题:呜呼祖国之文物(主题)—敦煌石宝书11及发现之原始(副题),1911年4月20日的《申报》有则标题:卖144奴正法余闻(主题)—此等败类(副题)。保定市面又动摇矣(主题)—此之谓民穷财尽(副题)。1923年1月21日,在邵飘萍创办的《京报》上,甚至出现过一条新闻十行标题,肩题和主题各为一行,副题却有八行,字体、字号都各不相同。这些标题都有对主题起解释和加强作用的辅题,而且文题一致,成为一种独特的版面语汀,并与现代报纸的新闻标题基本相近了。 现代新闻标题日益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但总的情况是:由繁到简,重视标题的视觉冲击力。而巨从结构上来看,有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两种。单一结构只有主题;复合结构不仅有主题,而且有引题、提要题或副题,或兼而有之,成为三行题。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一 (主题)国庆放长假消费掀热潮 (新华社1999年10月10日) 例二 (引题)东史郎讼案又一铁证南京大屠杀不容抵赖 (主题)我市发现1938年H本印制的《最新南京地图》 (副题)图上南京“旧最高法院”对面清清楚楚地标明有多处水塘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