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3-03-29

转载: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二)

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二) Y{\J Qi  
  二、 关切点上找角度 <.BZ3~7  
( UR?a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曾经对笔者这样说过:“读者最关心什么,我就写什么。”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_H3atD,  
?C!5qJ. '  
毫无疑义,我们新闻媒体的受众是人。我们写文章的着眼点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字,也就是报界常说的“读者是报纸的上帝”。因此,围绕广大读者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即热点问题、疑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找准文章的切人点,是选择新闻最佳角度的方法之一。 qzF^,]z  
/t*d7XdYd  
纵观这几年被评上全国好新闻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作品提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了人民群众想知而未知的问题。同样的道理,文章选择人民群众最感兴趣、议论最多的事件人手,就最拥有读者。因此,当我们记者进入采访之前,就应该掂量脚下这块土地上,哪个问题最为群众所关心;动笔之前,想想哪个角度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换句话说,怎样写才跟广大读者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O;0_\H  
"Q1B#%Qu  
刘少奇同志1948年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指出:“要把群众真正的思想搞清楚,把人民心里不敢说的,不肯说的,不想说的,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反映出来。”“要把人民的要求、呼声、困难、趋势、动态,真实地、全面地,不是拉杂地而是精彩地反映出来。”这番话是非常有见地的。八十年代中期,《市场报》曾经先后发表5篇社论:《办实事求实惠》、《拆掉无形的围墙》、《茶市也该摘起来7》、《拼出像样的农贸市场来》、《不能“天天喊,喊不动”了》,这五篇社论有一个共同的副标题:《同北京有关领导交换意见》。这是一组短社论,每篇只有500字左右。初看起来,文章议论的都是“小问题”:出租汽车问题、外地产品到北京经销问题、茶馆问题、农贸市场问题,等等。但由于这些都是同人民群众实际生活关系的问题,因此要求解决的呼声很高,就成为大问题了。 | G+H5NH9  
jx,H#YCcb  
李德民同志在评介这组言论时说:我们报纸,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目的是同一个。这组社论反映的是下情,而这些下情正是党和政府需要了解、需要解决的。北京市民的乘车难等问题,看起来是生活小事,其实关系千家万户。几百万人生活在北京,全国各地、世界各地还有更多的人往来于北京,人们直接接触到的,并不是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往往正是乘车、购物、吃饭等“小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反映了一个地方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的情况。过去我们报纸的一些评论,往往只注重抓笼统问题,不去抓具体问题,只注重抓上头的指示,不注重下头的呼声,这就不可能充分发挥评论的作用。笼统的问题未必重大,即使重大也离读者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具体的问题未必不重大,它们离读者较近;群众非常关心。上头的指示重要,下头的呼声也同样重要。试想,市场报这一组社论如果不是从抓这些具体问题人手,而去空洞强调“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必须搞活商品流通”等等,道理当然都是对的,但它们如果不联系实际,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也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那只是离读者距离遥远的空喊。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7384)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