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身处三楼,感觉空气的清新,有时感知风雨的欲来,更有蝉歌不断,嘹亮无忌,对于这,我却没有一丝的烦躁,只有喜欢的份儿。 X9r&63'(
走进夏日,蝉儿就有点迫不及待,着手酝酿。晨起洗刷完毕练练嗓子调调音节,午间喉干嘶哑象征性地叫上几声,晚间肆意来几句小儿打闹撕咬声,这个时段开始,它们已经明显不得闲了。一般地,蝉儿都是自己谱曲自己歌唱,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便是老一辈和长辈们对于鸣叫的示范和音律的教诲,从始至终没有高低音,从头至尾没有旁门杂音,开始是那个叫,起得调子高了就按这个高调子唱下去,起低了就按这个低些的延续,不会中途再换乐器了。 q
i\pcI_
夏天是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下雨了,杨树上的蝉儿提前得到了点拨,无奈停止了歌唱,飞快地蹿到屋檐下树杈上,找到了安全的地儿避雨了。蝉儿站得高看得远,它见地上的男人们光着膀子笑个不停。“这雨天,是整个小酒的好时节。”于是,也像人一样,蝉儿三五成群,一二搭对,弄几粒花生米,斟二两小酒,孤灯对酌,抒表心意。人与自然是和谐的,共通的。 gO;MJ6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有树木、有村落、有绿色、有人迹的地方,就有蝉,就有蝉鸣。越是晌午日头火辣辣的时候,越是蝉儿叫得最欢、最为得意的时候,午睡,只有伴着这鸣叫才有意义。原来在农村老家,在自家杨树泡桐树槐树上,蝉歌是美丽动听的。蝉歌来自不同方位,位置有高有低,声音错落有致,群鸣起来,和声悠扬。与奶奶坐在泡桐树下,猛不丁从树上落下一只还在鸣叫的蝉儿--知了,奶奶麻利地剪掉翅膀,让我攥在手中,只是逮来玩一会儿,可它还是拼命地叫着,好像被人俘虏了是多么丢脸的事。这种变黑了的知了,也是能食用的。我在掘进单位工作时的一位好友,多年来到这个时候就自制竹竿,和好面筋,爬到树上黏这种知了,收获不小。回到家,先是将知了煮熟了,添上盐味,之后油炸出来,送我一些,平时我都不舍得吃,到了尊贵的客人来家里叙旧,才舍得取出几只过过瘾。蝉儿也好,知了也罢,各得其味,是矿工们上乘的酒肴。即使遇到这样的遭遇,年年不变,但蝉歌依旧在矿区回响。蝉歌与城市无关,钢筋水泥,烟熏火燎,硬儿吧叽的土地,缭乱嘈杂的汽笛喇叭声,蝉儿不喜欢听,蝉儿不喜欢住,蝉儿不喜欢做窝,更不适宜生儿养女传宗接代。 :}(yUPR
烈日裹挟浮躁的夏季,在延长。蝉儿哪怕只有一只歌唱,就会一呼百应,群情振奋。即使到了夜间,也要吼一段时间再去睡觉。这可得了逮蝉人的架子。夜晚早早吃了饭,给车子充足气,加足摩托车的汽油,戴上矿区特有的照明工具--借来的矿灯,一路南下,畅快西行,琢磨东进,搭伙北上,一场人民的大众的“围剿”便拉开了序幕。因为矿区附近已经少了蝉儿的踪影,那些蝉儿在树的顶端叫唤,不易入瓮进网,矿工师傅们只能远走他方,实现梦想了。 Un<Tp(gq
仔细想想,蝉儿是杀不尽、逮不绝、吃不光的,要不,怎会年年蝉歌如潮,蝉鸣如波。蝉歌,成了时令的呐喊,无助的群鸣,疼痛的表达,有声的抗争。 y`Jv=K<#
蝉歌,虽然单调,也是夏的点缀。没有了它,大自然会寂寞的。我想。 L`>jpj8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