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从来都是发自内心的 Yc+~3 (e,
市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市政府系统全市性会议(活动)若干规定》,其中提出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格、规模、会期、经费的“五严格”要求,明确提出“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每年不超过15次”。此外,对精简会议议程也提出了详尽的规定:市领导讲话不超过50分钟,主持词和其他会议文稿不出现“尊敬的某某”称谓。(11月28日《广州日报》) {C;d|t]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本属人之常情,但在现实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些会议场合,有人发言时,总是把抬头的“尊敬的某某”挂在嘴边,以表达对其敬重之意。 ;ZjS,'ud
然而,笔者对这样流于形式的敬重却不敢苟同,不是说在这样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下没有必要搞些约定俗成的客套,见面打个招呼就足够了。而这用在发言和行文上的尊重,是不是有点做作了。开会本来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场合,尤其是咱共产党的干部,在人与人相互尊重上,从来就没有权重位高之分,一律都用“同志”称呼;一律都是平等尊重和坦诚相待。 UR*
mv0
如果在会议场合常常把“尊敬的某某”贯之发言中、行之条文上,那么就无形地将领导身份过于拔高、过于显现。事实上,在许多场合我们都过度于把领导捧得高高在上,把群众置于冰冷的板凳上。比如:领导没来酒席不开;领导没来开会的群众还要耐心地再等待。坊间有言:贵客总是姗姗来迟。 B` hFn08
试想,如果一个不伦在什么场合下的领导,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前呼后拥的献殷勤,那么这样的尊重还是原汁原味的吗? oChin[_O;
笔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从来都不是挂在嘴边上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特别是下级对上级,群众对领导,这种敬重之情从来都不需要掩饰的。像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公仆赵一平;人民的好法官任长霞等,对他们来说“尊重”二字早已烙在了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从来都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的。 M
Ywt>#^
gQ(~6pgo">
Q4Q=Y:
-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