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混基层”的毛病还需动真碰硬 |NkqD@w
如今,不少干部却甘愿过着“假装在基层”的生活,选择“先下去、再上来”的曲线模式。基层经历,就像是部分干部镀就的“金身”,有了基层工作经历,升迁可“加分”,提拔重用将如期而至。在此背景下,许多公务员积极到基层广阔天地增长才干,但同时也出现为了“攒”基层经历而“混基层”的现象。(11月28日 新华社) xSw2c C<$Z
干部下基层就应该接地气,与群众心贴心,在基层练就本领,增强才干,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褒奖。 m +uZ?t
事实上,不管是企事业单位,还是老少边穷的乡村,我们中有许许多多的下派干部,他们都能脚踏实地、扎根基层、勤于工作、乐于奉献,一心为民。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难以取舍的深情厚谊。一旦他们受命于组织调遣和安排,群众得知下派干部要走时,都禁不住地热泪盈眶,自发相送。 `"kM^"%O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虽说群众舍不得下派干部走,但是,干部毕竟还得以干事创业为重。用群众的话说,这些下派干部都是组织上的人,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应该到哪里去。 wDo)KjdU
可令人遗憾的是,不知从何时起,下派干部却成了“混基层”,他们到基层不是为了替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而是一心只想着捞取个人晋级升迁的资本。在基层上班自由散漫,平时很少群众零距离接触,群众有事找上门,也是爱理不理。 gk,^oIb
明明是作风漂浮,业绩平平的“混基层”干部,可到了考察期过后,竟然摇身一变又能混到上级单位和部门,继续当他的“混干部”。如此一来,不仅挫伤了基层干部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不利于我们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c`C!ZMjv
笔者认为,根除“混基层”的毛病,还需动真碰硬,特别是对那些有来头的下派干部,就应该让他在基层混不成。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的干部考评机制。对工作不思进取,群众没好印象的干部就应该让其下去了,上不来。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选拔下派干部时,要坚持“德能勤绩”优先,切实做到慧眼识金,而不应该以时间为节点,更不能以为下基层干部就是镀了一层金,以至于要选拔重用。 ;SXRg<{
如果这样,不论是对“混基层”的干部,还是对我们干部队伍的整天素质,乃至今后工作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说,与其让脓包任性疯长,不如当机立断趁早趁小将其根除掉。这样于己于人于我们干事创业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3M"xXhL8
s%4 F g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