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8-01-04

“童话体检讨书”是教育本真

“童话体检讨书”是教育本真 jt2%E1U*  
近日,一篇以“转转凳”为第一人称的“童话体检讨书”引发热议,作者是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申花路校区四年级女生小语。上周二下午,小语在上郑老师的社团课时,把坐在前面一个六年级男生的凳子挪开了,害得这个准备坐下的男生一屁股坐到地上。 Tx+#7&uE  
  郑老师便让她以童话形式写一份检讨书,看后觉得写得非常棒,就稍微修改了一下,发到了自己的公众号“申花小神农”。(1月3日澎湃新闻网) /Trsc<  
孩子顽皮是天性,学生在校不分场合,不分时段的顽皮,这就必须加以制止和教育引导。通常来说,四年级女生小语在上社团课时,擅自将准备坐下的男生板凳抽掉,害得这名男生一屁股坐到地上。 ]V(>\%  
虽说这是同学之间的恶作剧,但却犯了课堂上的大忌。首先这是在上课期间,所以要有正常的课堂纪律;其次是对老师也极为不敬。明知道是老师在场的上课,却很任性,偏要玩一把恶作剧,扰乱了课堂秩序。如果搁在脾气暴躁的老师身上,不是单独请其出来罚站,可能就是非骂即打,给予严厉处罚了。 . M9V\$  
不可否认,孩子犯错,确实需要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或许,老师对犯错的孩子适当惩戒,在当时情景之下,也许会起到立竿见影效果。但是,孩子外表上接受惩罚后,其内心是否也能真诚接受呢?我看就未必了!比如:有的孩子犯错后,一旦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惩罚后,其心理也就平衡了。至于惩罚效果怎么样?今后类似错误是否再继续犯?有没有物极必反心理?恐怕这些都是很难说了。 J)RpnO[86  
事实上,从人的心理上讲,人最怕的就是内疚。当学生做错事后,老师不去责罚她,而是让写“童话体检讨书”来谈谈自己对错误行为的认识,其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教育。我想,这既是老师的教书育人的艺术,也是教育的本真。 u8]{ 7BEv  
由此,不禁使我想起《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任校长时,遇到一位男生用泥块砸班上同学。陶先生面对犯错的学生,也是“反其道而行之”,没有批评,没有训斥,也没有让学生写所谓的检查、保证书,更没有找来家长“共同教育”,而是用三颗糖做铺垫,通过平等、亲切和真诚的谈话过程慢慢感化了犯错学生。 66!(VCLW  
所以,笔者认为,不论是《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还是“童话体检讨书”都是教育本真。其最终目的都是,让犯错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敢担当、有自信,以至于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gao#GF  
b H8-G~X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1163)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