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作为智能手机的伴生物,将运行了千年的书信形式抛到了时代列车之后,覆盖面之广,可以说无“微”不至。 ]/c{kbU2
多少年前,我和母亲、弟弟在农村老家,父亲在煤矿工作,一般的沟通方式是一月一封的家信。信件投进邮筒,便是无限期等待邮局叔叔的自行车路过家门响起的铃声。 *!394i{6
记忆深刻的那一次,是电报。那年,82岁的奶奶去世,本家二哥去镇上拍了一封加急电报,我和父亲才得以及时往家赶。确遇急事,由大队部拨出长途电话到父亲的工作单位,也是一种特事特办的联络方式,但那得赶上父亲不在井下上班。 B"paz+H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煤矿从事煤炭营销工作,与客户联系,一般是拨打长途电话。沿途沟通,则是通过公文包里那部大块头手机。口袋里有部手机,信心和勇气倍增。 Mz
y4y
社交工具的变化悄无声息却大步流星。几年工夫,智能手机不再稀罕。自从手机上装了微信,好像人也身不由己了。早安晚安问候语、批发的段子、套发的心灵鸡汤比比皆是满天飞,朋友圈点赞、砍一刀、投票转发、拉人进群……铺天盖地,防不胜防。 xiz+94
起初使用微信那几年,发自肺腑的短句胜过千言万语,自编自写的问候语虽不通顺却如三冬遇暖。可时间一久,它代替通话、短信,质量打了折扣,其中有一年,我收到同事转来的微信问候,文末连名字都是人家的,让人哭笑不得。 04>*k>&i"
批发的微信问候,代替不了自己真诚的问候;转发的心灵鸡汤,不知道已被转了多少圈,熬了多少遍,可能连转发者都没看一眼,就让别人喝下这所谓的鸡汤。 ,00dnE6d"
前几日,得以重新联系上以前的同事,还是源于抖音。他在家照料年迈的老人,其间将老人的衣食住行一一记录下来发在抖音。有他的手机号,自然搜索到了他。他说,老人年已过百,拍点段子,留点影像,日后想念时还能翻出来看看。 oYN%XX4'
这个年节,批发的微信问候明显稀拉了不少。我想,即使模板不断翻新、内容不断更新的抖音,有一天也会被历史的车轮抛到身后吧。那些无“微”不至的问候,也会留在记忆里,躺在收藏夹里,总会有新的社交工具出现,使人间变得更晴朗、更温暖。 WB&U}xE
|
一共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