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1
济三矿“四轮驱动”深推“三减三提”增效益促发展
优化系统“瘦身” 提升效能降本 济三矿“四轮驱动”深推“三减三提” 增效益促发展 在深入推进“三减三提”活动中,济三矿以综合机械化、机电一体化、安全生产集约化为发展方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实施“四优化四提升”,优化工艺装备、生产系统、采场布局及劳动组织,提升生产能力、系统能力、生产效率和劳动效率,消除制约单产单进水平偏低的“瓶颈”,破解辅助运输难题,实现减人提效和安全高效集约化生产,最大努力降本增效,促进发展。 优化采场布局,提升生产效率。该矿结合采场接续紧张的实际,合理加大采区及工作面几何尺寸,增加工作面可采储量,减少工作面安撤搬家次数,降低掘进生产率。针对123下04工作面至F8断层出现的不规则块段,改变原来向北回采的设计,将工作面面长由原215米增大到350米,多采煤18.5万吨,减少巷道工程量900米。优化53下08与53下05面合并开采设计,针对两个工作面相邻实际,确定53下08直接推进到53下05(南)工作面进行回采,减少了53下08工作面长距离、多环节运输的撤除工作量,为53下05(南)工作面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缓解了生产接续紧张。他们为提高采区回采率,将大采高53下12工作面东邻八里铺东断层的38.0米断层煤柱优化为23.0米,增加工作面面长15米,多采煤9.3万吨。对十八采区3下煤层减面设计优化,将原设计布置的11个工作面优化为9个,减少巷道工程量8800米,减少小煤柱损失14.6万吨。通过优化,三个采区共减少3个工作面、2次安撤,减少掘进工程量10250米,实现减头减面减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优化采掘装备工艺,提升生产能力。该矿以优化采煤装备工艺为支撑,结合矿井煤层厚度差别,科学配套综采技术装备,重点在53下12工作面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工艺中推广应用,开展液压支架与采场围岩特性研究,探索实施液压支架快速拆装、运输及井下高效组装方式,不断提高采煤装备的现场适应性、运行可靠性和资源回收率。他们针对地质水文条件变化大、回采工作面布置形式复杂的实际,深入研究“三下”开采、大倾角、高瓦斯区域、薄煤层和边角煤开采等技术,努力形成适应不同条件的高效开采工艺装备,提高生产能力。完善普掘机械化作业线设备配套,推广中深孔爆破工艺、机械化临时支护、湿式喷浆等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用履带式挖斗装岩机和大功率胶带输送机,完善施工工艺,缩短支护时间,提高循环进尺,确保岩巷单头年进尺1400米。推广应用综掘机载临时支护装置,应用大扭矩、大推力液压锚杆钻机,实行全螺纹锚杆支护,探索工序循环新方式,进一步提高综掘单进水平。 优化生产系统,提升系统能力。该矿优化巷道布置,条件具备的以煤巷代替岩巷,并掌控现场变化,条件具备时采用沿空留巷,尽可能减少巷道工程量。优化3上、3下组煤煤流运输系统,尽量减少运输环节,提高系统稳定性。优化辅助运输系统,应用新型单轨吊运输装备,所用采掘工作面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直达施工地点,减少辅助运输环节和作业人员,提高辅助运输效率。深化供电、排水、压风及煤流运输系统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对变电所高防开关等进行监测监控改造,在地面调度指挥控制中心对采区变电所高低压开关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实现采区变电所无人值守。在排水系统优化与自动化提升方面,实行地面控制中心对井下泵房相关设施集控和监视,实现泵房无人值守自动控制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岗位人员。为节约无效风量,封闭闲置的东部辅运巷、胶带巷及其联络巷与5308、5302、18306等5个工作面辅顺、胶顺闲置巷道4565米,每分钟节约无效风量1650立方米,减少了风量浪费。 优化劳动组织,提升劳动效率。针对以往辅助运输运人车辆紧张、井下区队下井时间区段集中造成的交接班时间长难题,该矿推行井下区队错时交接班制度,科学排定井下采掘和辅助区队分两组错时上下班,有效减少井下区队职工交接班时间,增加了采掘区队有效工作时间。他们紧抓改革契机,强化劳动定员管理,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积极稳妥逐步精简机构,大力压缩机关科室人员,实行大部门制、大工区制管理,减少井下采掘及生产辅助区队人员,合理调配人员,解决“人员紧张”与“人浮于事”两头难题,优化了劳动组织。在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素质过硬、精干高效的职工队伍,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江记文)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