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7
资本运作:大集团腾飞的隐形翅膀
写在前面: 资本运作:大集团腾飞的隐形翅膀 ——来自兖州矿业集团的调查报告 记者 罗锡亮 从开发建设到现在,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已经走过三个创业阶段。第一个创业阶段用了整整30年,企业总资产增长到89.08亿元;第二个创业阶段到2000年,仅用了5年时间,企业总资产增长到203亿元;第三个创业阶段到2010年,企业总资产突破700亿元。 快速增长,逆风飞翔,兖矿集团成为煤炭国有企业的一面旗帜。“该出手时就出手。”兖矿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经理王信谈到资本运作的体会时如是说。 1998年,兖矿集团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第一个逆风闯出去成功三地上市;2009年,逆金融海啸跨洋完成澳洲最大的菲利克斯收购案;2010年打出漂亮的“组合拳”:成立香港华远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和西澳兖矿资源有限公司;完成了BRL公司8.5%股权收购;与建设银行香港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特别是在贵州与中国煤矿(海外)集团敲定引资20亿元的战略合作,在全国煤矿首家完成国际化的三地上市、海外并购、国内引资“三级跳”。 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走出去、引进来,兖矿人在与产业发展一体化的资本运作中,练就一双隐形翅膀,宛如一只矫健的海燕。 澳洲并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当兖州集团成功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并被中澳两国政府推举为合作范例时,中外舆论一片哗然。可有谁知道,为了这一天,兖州集团整整努力了十年。 6月,澳大利亚大使馆和澳大利亚华商联合会在北京举行午餐会欢迎昆廷·布莱斯总督,王信应邀参加并被安排坐在总督身边汇报;之后,中澳首届CEO圆桌会议在堪培拉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与会代表,王信应邀参会并作专题发言。 一家煤炭企业能赢得如此荣耀,皆因全球关注的菲利克斯并购案。 菲利克斯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煤炭开采和勘探的企业,主要客户为亚洲、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本土的钢铁制造商、发电企业。当这家公司意欲“嫁人”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引来众多资源产业大鳄的“求婚”。 最终,当兖州煤业以33.33亿澳元(约人民币189.5亿元)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并被中澳两国政府推举为合作范例时,中外舆论一片哗然。 从2008年7月菲利克斯公司发布出售信息,到2009年10月23日并购申请获得澳大利亚批准,兖矿集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兖矿人进入菲利克斯大门之前,却走了整整十年:2000年12月,兖矿集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签署《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在澳大利亚应用的预可行性研究的合作项目协议》;2002年4月双方签署《煤层自燃早期预报和控制技术研究协议》;2004年,兖矿集团自主研发的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支架向德国DBT公司进行技术转让,专用于澳大利亚;2004年10月,投资16097万澳元收购并重建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更名为南田煤矿。该矿曾因自燃发火9易其主,被迫关闭。兖州煤业运用独有技术使该矿起死回生并重建,2008年至今保持1亿澳元的年利润水平。澳思达煤矿被评为新州北区煤矿安全最好矿井。 十年奋斗为兖矿集团在澳大利亚的最大收购案奠定了基础。 澳大利亚国库部表示,中国兖州煤业收购菲利克斯公司的交易符合国家利益。兖州煤业做出承诺,公司运营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兖煤澳洲最迟于2012年底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届时兖州煤业在兖煤澳洲中的持股比率减少至70%以下。 兖矿集团的企业文化与菲利克斯公司的本土团队、资源跨洋融合。收购后的第一个自然年度,菲利克斯公司的煤炭产量预计可达1500万吨,净利润可望达到 3.5亿澳元。通过后续的勘探及开发,预计2012年菲利克斯公司煤炭产量可达2400万吨,相当于兖矿本部产量的2/3,利润可达40亿元左右。同时,兖矿集团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与澳大利亚铝土矿资源公司(BRL公司)签署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赢得1000平方公里优质铝资源的60%股权、 10000平方公里铝钒土的49%股权、10000吨氧化铝项目的50%股权。这些为兖矿集团高性能铝材产业链、乃至全国电解铝产业提供了保障。据悉,全国可采的铝钒土资源只有4.5亿吨,2009年全国进口铝钒土2800万吨,仅山东就进口了2400万吨。有了这个平台,兖煤澳洲两年后上市意味着更多的期待。 “走国际化道路,创建国际化企业集团,就必须有高度的经济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系列资本运作就是要把蛋糕做大,造福澳洲,反哺中国,富民强鲁,打造大型煤炭国有企业的优秀品牌,为国争光。”王信说。 贵州引资:搭建新平台 铸造新概念 为解决国内资本动力不足的问题,兖矿集团通过认真分析后,决心向国际资本借力,走合作发展道路。该集团把目光锁定在中国煤矿(海外)集团身上。 7月7日, 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会客厅金碧辉煌。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耿加怀和总经理王信与来自香港的嘉宾亲切会谈。对方都是驰骋资本市场的高手:总顾问姚逸鸿(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会员、原深圳港澳政协委员)、名誉团长蔡陈葆心(中润证券主席、香港交易所原副主席)、团长夏萍(领袖传播集团主席)以及中国煤矿(海外)集团、建银国际、光大控股、美林证券、大宇证券、恒基兆业等著名企业的代表。 他们是专程前来参加兖矿集团与中国煤矿(海外)集团战略合作签字仪式的。双方确定以兖矿贵州能化公司为平台, 第一步引资20.26亿元,共同打造以煤炭资源开发、洁净煤生产和新能源拓展为核心的合资公司。 经过八年创业,兖矿贵州能化公司已拥有109,575.67万元的家业,这次参与引资合作的资产框架为9.85亿元。 9.85亿元国有资产撬动20亿元国际资本,为贵州有史以来之最,开创了山东国有企业的先河。随着神秘面纱被揭开,人们惊喜地看到资本市场带来的新天地。 兖矿集团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参与跨区域资源整合,靠的是背着钱袋子,奉献自主产权技术。但是,随着事业的推进,面对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国有资源型企业企业普遍遇到了国内资本动力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大型国有企业纷纷试水重组,力图冲出围困。兖矿集团始终密切关注所有模式的改制进程,学习并非单纯为了模仿,更重要的是思考。 这种思考就是想改变资源产业的“活法”。2002年底,兖矿集团率先举资入黔之后,抓住债转股的调整机会,以3.15折的价格收购国家开发银行所持的盘江煤电31.4%的股权,并且在贵州全面推行煤电相互参股的经营模式,煤电产业等控、参股项目投资达31.42亿元。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国企间的联姻并没有出现兖矿集团所企望的超常规发展。现实让决策者陷入深深的思考:单靠国企产业重组相当于捆在一起走老路,在增长效应上难以实现快速的几何幅度。 对贵州发展模式进行认真分析后,兖矿集团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形下,国家关于“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战略思想及4万亿拉动内需,贵州基础设施建设十年投资4000多亿元等,都为国际资本规避危机风浪提供了理想港湾。国内资源型企业应抓住时机,到国际资本市场寻求合作者。 |